电话
0416-3826615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正经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深刻变革。《中国制造2025》已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战略方向相互交织,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引擎。与此同时,欧美、日本等传统制造强国正在通过技术回流、高端制造再工业化等方式重构全球制造版图,自动化仪表等基础性、战略性技术装备领域竞争愈发激烈。
在国内,自动化仪表行业面临“技术代差”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中高端自动化仪表依赖进口,在精密性、稳定性、系统集成能力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但另一方面,这一产业也在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政策支持等多方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逐步从传统的“测控工具”迈向“智能感知与决策终端”的新角色。
基于这样的产业趋势,2025武汉智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将于2025年10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由国家级行业协会与中部制造业集群联合推动,汇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通讯等多个前沿领域技术力量,全面展示智能制造新图景。其中,自动化仪表将作为本届展会最核心的亮点展品之一,成为现场观众关注的焦点。
自动化仪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眼睛”与“神经”,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决策精度。传统意义上的仪表主要完成物理量测量与信号转换任务,然而随着AI、边缘计算、工业以太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入,仪表设备已进化为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运行”能力的智能单元。
例如,集成AI芯片的新一代温度变送器,能够在采集温度数据的同时分析温升趋势,并预测可能的系统异常,从而提前发出告警信号;又如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流量仪表,可以在本地完成工艺优化计算,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这类设备不仅在钢铁、石化、电力、制药等传统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更在光伏、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中承担着“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键测控角色。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正在深度改变工业生产的逻辑结构,为数字工厂、绿色工厂的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2025武汉智工展自动化仪表展区将以“感知升级、智控未来”为主题,设立多元化展示板块。现场将展出涵盖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电导率等全系列测控设备,重点呈现其在智能制造中的系统集成应用。
包括横河电机、艾默生、浙江中控、北京和利时、通用电气、欧姆龙、三川智慧等企业已确认参展,他们将携带最新研发的无线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模组、多参数融合传感系统以及自动化仪表云平台集成方案等重磅产品亮相武汉。
展区还引入“沉浸式交互体验区”,借助VR/AR仿真技术搭建数字化工厂实景模型,模拟自动化仪表在复杂工业流程中的实时响应、精准控制与远程维护等功能,观众可通过佩戴设备或触屏操作,深度了解技术应用的逻辑链条与价值输出。
展会期间,将举办“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发展高峰论坛”,围绕“产业突破关键点”、“智能化转型路径”、“数据价值挖掘”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论坛汇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科研院所教授、工业用户代表以及自动化设备厂商高管等多方声音,共同探寻下一阶段自动化仪表的创新方向。
论坛设有多个专题演讲与圆桌论坛环节,如《从自动化到自主化:仪表系统的智能化演进》《国产仪表在关键行业的应用攻坚》《数据资产视角下的工业仪表重构》等,同时发布《2025自动化仪表技术发展趋势报告》,为企业技术战略与资本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论坛特别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奖”与“青年工程师创新论坛”,激励创新活力,助力产业链从“点状突破”走向“系统升级”。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制造重镇,具备优质的制造业基础与丰富的产业配套资源。近年来,武汉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加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动化装备研发、产业集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政策。中船重工、华工科技、长飞光纤、武汉锐科等本地龙头企业在自动化仪表与智能控制领域均有深度布局,构建起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
本届武汉智工展,不仅承载着展示最新技术与产品的功能,更承担着链接本地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重构与合作共赢的责任。对于中部地区企业而言,这是一场精准高效的技术对接与市场开拓平台;对于全国观众而言,这是一次深度洞察中国工业未来走向的全景窗口。
本届武汉智工展将“展示、交流、合作、思辨”融为一体,在内容策划上全面覆盖从基础元器件到系统集成、从前沿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在呈现方式上融合互动体验、数据联动与实景模拟多种形态,真正实现了“看得懂、学得会、对得上”的参展体验。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时代机会的集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